说到五岳,东谈主们快言快语,不就是泰山,华山,衡山、恒山和嵩山吗?
今天如实是指这五座山,但最早的“五岳”并不是这么的。
古东谈主对地舆的意识,跟着活动限度而不停扩大。史记记录,黄帝的脚迹也不外是:“东至于海,西至于空桐,南至于江,北逐荤粥。”
空桐,一般指的是宁夏的六盘山。荤粥,今天的内蒙古草原一带。
因此,黄帝的活动限度主要照旧黄河流域。
在邃古时间,最驱动唯一“四岳”的说法,并莫得“五岳”。
最早的“四岳”指的是四个东谈主,《国语.周语下》:“ 共之从孙四岳佐之。” 韦昭注:“言共工从孙为四岳之官,掌师诸侯,助禹治水也。”《尚书》:唐 虞 之世,与皇帝议大事者为四岳。
从这些记录咱们可以看出,“四岳”最早是名称共工的四位后代,因为他们赞成大禹治水有功,分封到四个宗旨掌管诸侯。
自后,东谈主们安谧把四座大山称之为“四岳”,自后又增多一座,酿成“五岳”。不外先秦时间,五岳是哪五座山并不解确。比如,西周时华山在镐京以东,被称为“中岳”,到了东周,又处于洛邑以西,被称为“西岳”。
还有一种说法,秦始皇封禅时详情五岳为:泰山、华山、恒山、会稽山和湘山。这种说法我认为是存疑的,地舆位置无法涵盖东南西北,况兼秦始皇“尽伐湘山之树”,对湘山没什么好感。
官方第一次明确“五岳”具体为五座山,是在汉武帝时间。汉武帝封的五岳划分是:泰山(山东) 、 华山(陕西) 、 衡山(安徽) 、 恒山(山西)和嵩山(河南)。
然则,大家介意了,汉武帝封的“衡山”并不是今天的湖南衡山,而是安徽的天柱山。
为什么会这么?因为商周时间,中原斯文的要点还在黄河流域,长江北岸。今天的湖南衡阳市,直到秦朝末年才有第一个县,耒阳县。衡阳市的衡山,还不见于秦往常的汗青。
而在安徽,有一座山叫作念天柱山,又被称为“霍山”。在秦朝,天柱山被称为“衡山”,今天霍山县的县政府所在地还叫衡山镇(衡山社区)。
汉初,在长江北岸设了一个“衡山郡”,就所以衡山(今天柱山)定名,郡治在今湖北黄冈禹王城,统带限度鄂、豫、皖接壤的大别山一带。具体见我昨天写的《古地名趣谈:九江郡不在江西,衡山郡不在湖南,此衡山也非彼衡山》。
请看《史记·封禅书》的记录:“皇帝既已封泰山,其来年冬,……其来岁冬,上巡南郡,至江陵而东。登礼潜之天柱山。号曰南岳。”
晋东谈主郭璞注《尔雅》,便在“霍山为南岳”句下释云:“即天柱山,潜水所出。”
注目:江陵,今荆州;潜,西汉时间的潜县(今六安);潜水,即今天潜江。登礼潜之天柱山,登上礼拜潜县的天柱山。
《史记》里这段话的好奇羡慕就是,汉武帝在封完泰山之后,过几年又跑到安徽的天柱山,封了一个“南岳”。况兼,汉武帝这一次封天柱山为南岳,司马迁行为史官,认真全程随从认真记录,确信不会有错。
就位置来说,汉武帝封的五岳,以嵩山为中心,泰山、衡山(天柱山),华山、恒山这四座山的距离皆荒谬,也合适常理。即即是今天,天柱山西面还又个岳西县。
汉武帝时间,阐明了这五座山为“五岳”,但并不是就此固定下来,自后又有两个变数。
咱们动身点来说说衡山。
600多年后,隋朝和洽中国,建国之君老是心爱折腾点新东西。
隋文帝杨坚认为,既然也曾一统天地,南岳淌若位于安徽的话,不可暴露出大隋山河的开朗。这也如实有好奇羡慕好奇羡慕,总不可五岳皆在长江北岸吧?
湖南境内刚好也有一座衡山,况兼颇为隆重,征象也很可以。于是,开皇九年(589年),隋文帝下诏,改封湖南湘江之滨的衡山为南岳,同期,安徽的天柱山废南岳衡山之名,不仅如斯,隋文帝还把因“南岳”而定名的岳安县,改为霍山县(县治仍为衡山镇),一直沿用于今。
有东谈主说,隋文帝废安徽南岳是因为爬不上去,其实天柱山也才1488米,比湖南的衡山也没跨越若干。华山更难爬上去,他若何不废呢?行为一个君王,确信照旧从地域均衡动身,改封的南岳。
从此,湖南的衡山被详情为“南岳”。
不仅是南岳衡山,北岳恒山的祭祀方位也一样因为总揽者的想法而改造。
既然是五岳,每座山皆有大庙。恒山的北岳庙原本建在河北保定的曲阳县。在宋朝之前,包括宋朝,皆城皆在曲阳的南面,“北岳”如实没什么问题。然则,元、明、清三朝定皆北京,有些东谈主驱动以为不当了,北岳若何能在京城的南面呢?
明朝嘉靖年间,朝中大臣们驱动争吵,是否把北岳庙北移,改到山西大同浑源县去祭祀?他们争吵到了明朝沦一火还莫得用率。到了清朝,顺治皇帝一纸诏书,祭祀北岳的方位北移500里,定位山西大同的浑源县,再建北岳庙。如斯一来,北岳就阐明为以浑源为中心了。
其实,浑源县跟北京的纬度应该差未几,仅仅那时莫得先进的测绘用具,在古东谈主的念念像中,应该是北面了。